banner
page01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工程管理 > 制度建设 >

民营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中的执行力提升途径

相关介绍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起关键性作用。内部控制措施如果跟不上企业发展水平,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经营发展不成正比,造成损失。因此,企业必须始终围绕提高内控执行力这个中心,在体系基础建设、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内控执行力、优化简化内控流程、完备内控体系标准化等方面加强工作。但是当前,一些管理者,理解为管理就是制定计划,然后按计划执行。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够按照计划执行,管理将成为一项简单的作业。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仅限于此。内控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执行好内控体系,执行内控体系的核心是执行力;在实践中,由于环境的变化、认识观念存在误区、执行力度不强等原因,造成了实际状况与计划的偏离。因此,企业的管理工作,要保证围绕计划开展,就必须首先提升管理的执行力,加强内部控制,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部控制包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前者的目的是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的目的是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此,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居于战略地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正在经历着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但仍然存在企业有制度、执行差的现象,人、制度、执行方面的协调还有待改善。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滞后,缺少内控氛围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并使其持续发挥作用的环境。控制环境确立企业风险管理的总体态度,是有效实施风险管理的保障,直接影响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企业经营目标及战略目标的实现。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COSO框架体系的第一要素,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定位偏低,其作用对象往往仅限于具体业务操作人员。管理层容易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很多企业只注重控制活动的建设,重流程、轻控制,集权与分权安排不合理。诸如此类控制环境的失效必然会直接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
(二)管理者观念存在误区,内部控制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意识就是对风险的认识和防御能力。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或盲目扩展投资,就会使企业承受无谓的风险。同时,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对关键控制点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缺乏充分考虑,致使设计本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比如,财务预警机制不健全,没有相应的财务危机预控措施,对投资缺乏严格有效的投资决策审批机制。
(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力,工作流于形式
    执行不力。内部控制重在执行,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仅仅“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没有对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引起重视,岗位人员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汁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人员不力。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控制环境失效。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存在无标准操作现象.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他们的眼里已是废纸一张,没有约束力可言。执行内部控制人员工作责任性不强,忽视控制程序,错误判断,甚至相互串通舞弊等常常导致内部控制失灵。
(四)对内部控制制度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内控制度是企业为了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 完整,防范和规避财务与经营风险,规范相关业务控制程序等而制定和实施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这一制度安排涉及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与各个环节,需要管理者及员工共同参与。如若内部控制链条中有一个薄弱环节或一块短板,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链条的运行中断或出现漏洞。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有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内部原因
企业内部因素的不利影响是内部控制薄弱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没有根植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企、脏文化的基础之上。一些企业的公训治理结构在运行中有待完善。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严密,没有覆盖各个关键控制点。一些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文化,即使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来,但没有形成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很好地将企业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结合起来。事实已经证明,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作支撑,“为控制而控制”肯定是事半功倍的,只要企业发生一点小的变故,就可能成为一盘散沙。
2.在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过程中,责任不明确。没有明确职责,不能使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各闭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内部控制行为的主题是“人”.只有上下一致,及时沟通,随时把握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才能把内部控制工作做好。
3.缺乏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控制是一种约束人们行为按既定目标运作的系统化机制 但是控制的过程和方式并不仅仅是约束或限制,同时也包括了协调、激励和促进。一些企业往往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合理的激励机制,不能有敛促使企业管理层利益与企业长远利益趋于一致。一旦内部控制出现漏洞,企业管理人员从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中所能获得的效用远远大于从公司利润中获取的剩余索取权时,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便会自然凸显出来
4.人员素质偏低,观念落后,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从我国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人员的素质远未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由于治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 健全负有主要责任,治理者的素质自然成为决定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外部原因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实施当然也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还不完善,存在着一 不利因素影响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发挥。首先,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是内部控制不受重视的重要原因。经济体制改革后,理论 要求的政企分开在执行中并不彻底。其次,从法规建设上看,我园尚未形成类似COSO报告的权威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检查与评价缺乏统一的指导依据。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提升途径
内部控制执行力是指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能力与力度。它是一整套行为和技术体系,足企业所具有的独特竞争优势,是一系列价值准则、行为规范、运行模式、制度体系和技术支撑。长期以来,执行力一直被许多企业所忽视。《财富》杂志调查结论:“只有10%的有效战略得到了有效执行;70%的企业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缺乏好的战略,而是缺乏有效的执行。”对于内部控制同样如此:许多企业并不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只是执行力度太差,导致控制失效。因此,提升内部控制执行力非常必要。
(一)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系统性、针对性的制度体系
内控制度涵盖企业管理的各方面,新业务不断的发生,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有的经济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漏洞要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不适应的制度要废止,使内控制度覆盖各个角落和环节,不留漏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控制系统。在每个企业内控制度的具体建设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必须实现内部控制与公司战略、公司治理与组织结构设计的融合;内部控制要实现与组织扁平化、职能管理渗透化、流程简洁化、业务外包化等新的管理变革有序对接;内部控制目标的设计不能囿于财务报告可靠性而忽略运营效果效率、合规性目标及社会责任目标;必须关注内部控制日益向全面风险管理发展的客观态势。
(二)落实执行责任、充分发挥企业内外部监督的协同作用
在企业内部对各职能部门存内挖体系建设、执行中的职责、任务进行明晰和划分,明确内控负责人,确定各相关业务控制点内控岗位责任人员,落实执行责任。但仅有这些形式并不能有效约束管理者的控制行为。财政部、会计事务所等外部监管应当成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形成的推动力量。通过外部引导、服务式监管和企业员工参与监督,促进企业完善自我约束机制。
(三)构造公司管理文化、增强内控意识
内控制度的设计即使再完善,当面临着公司治理的缺失、经营团队的自负时都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内部控制更为关键的是一种制度执行或执行文化。要强调企业每位成员对制度的敬畏和遵循,这首先依赖有效的公司治理,依赖于企业领导者执行内控制度的表率作用。内控作用发挥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势和渠道宣传法律法规等有关的政策规章,宣传内控制度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争取各级领导对内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实行“全员内控”,就是把每一个员工都看作是一个内控主体.加强对本业务环节的内控,为本岗位的内控负责。
(四)引入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用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构建动态内部控制机制
自我评估既要强化管理者在其间的主导作用,也要强调各操作单位的积极参与,通过找出流程或控制的问题所在,并提出改善的方案,通过持续监控与个别评估,有助于管理者在风险出现时就识别到风险,在损失尚未蔓延前就采取纠正措施。
在事前:从内控组织运行上,不断建全内控体系,构建内控信息沟通渠道,开展学习培训,并通过讨论、交流,收集建议和意见,编制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文件,为有效避免风险提供依据。在事中:制定详细的控制计划,划分职能部门内控工作责任,适时监督工作质量。同时,开展内部控制调查,及时收集整理各方面信息,有效制定下阶段工作计划,保证内控工作的落实。在事后:对各职能部门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事后跟踪检查,开展效果评估,提高岗位人员开展内控工作的自觉性。
(五)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人是组织运营的执行者,也是风险的控制着与制造者。所以,企业内部控制从根本上说,应是 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内部控制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贯穿整个流程,所以员工的行为直接决定了控制的成效。良好的内部控制应当是一种激励与引导机制,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六)通过学习、创新,形成内部控制的自我提高机制
    内部控制不是消极应对,而是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主动识别,并尽可能减少风险所带来的伤害。通过内部控制,引导组织成员学会创新,形成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能力,提高整个组织面对风险时的灵活性,形成自我提高的机制,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七)明晰业务流程用,“三个必须”保证体系正确贯彻执行
    在庞大的业务网络中,找出几条主要的链,根据链的实际情况,明晰链的每一个流程,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并在每个链中提炼出几点核心内容,以便执行者能优先配置执行资源。体系建立以后,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强化:工作程序必须遵循内控规范的流程,岗位权限必须执行内控明确的职责,实施证据必须规范填写内控统一的表单,保证体系建设制度更好的落实。
 
宋兆婷:经济师-2010.8
在线客服
关于文海
>>产业分析
>>企业情报
>>技术工艺
>>进出口数据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