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介绍 |
---|
中国官方9日披露首个2013年核心经济数据。该年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2.6%,大幅低于“3.5%左右”这一年初设定的控制目标。 这意味着中国高层对于“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系列要求中,物价涨幅不超过“上限”的目标已宣告实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等经济学家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预测说,2014年中国物价涨幅仍会保持基本稳定,不会显著的增加压力。 不过专家们亦提醒,农产品季节性波动、热钱流入、价格改革等不确定事项和劳动力成本上涨这一长期挑战或将给今年的控物价带来压力。 按照过往经验,中国每年遭遇的首个涨价“冲击波”,就是“元旦-春节”期间农产品价格的全线高企。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严寒天气导致的供应减少和春节临近带来的需求扩张同时出现,中国菜价大幅上涨,华北地区平均涨幅达31.3%,有的市县甚至接近70%。 不过这一方面压力今年显著降低。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由于2013年12月份中国平均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蔬菜生产和运输量稳定增加得到有力的保障。12月中国鲜菜价格较11月下降了1.5%。 相比于节假日的“菜篮子”,日常生活的“饭碗”更是控物价的基石。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4年经济工作任务时,将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摆在首位,“只要保持农产品供给充足,中国的物价水平就会保持稳定”。 在修好农产品供应“内功”的同时,中国还需化解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干扰。 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3%,中间价41次创新高。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看来,人民币升值让进口产品价格有所降低,这是2013年中国物价平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牛犁也提醒,虽然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初级产品进口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但热钱的大规模流入所增加的流动性将给控物价增添压力。 牛犁指出,2014年,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可能会有更多的热钱流进中国追逐利差。不过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也可能扭转资金的流向,“不管(热钱)是进是出,都将成为控物价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 除了上述“内外兼修”的要求,“长短相宜”也是中国经济在2014年继续守住“上限”所需要做好的功课。 牛犁表示,随着适龄劳动人口的缩水,中国劳动力成本、服务性价格处于周期性上升过程中,其对物价上涨的推动将长期存在。 而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举措也会在短期内增加物价上涨压力。赵锡军表示,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一些政府定价的领域将改为市场定价,从而导致价格上升,物价波动加大,这一点尤其需要关注。 在2013年成功将物价控制在“上限”以内后,中国官方将在3月份全国“两会”上披露的今年物价控制的目标。牛犁表示,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2014年中国物价的控制目标设定在“3%-4%”这一区间较为合适 |